文化中国 >民俗文化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百集市井杂记《兰生讲苏州》(12)红尘水道话客船

民俗文化 | 2021-11-25 14:51:15文章来源:爱国网 / 韩瑛

口述:沈兰生
整理:孙颢铭

自从隋代开凿京杭大运河以来,苏州从唐朝到明、清一直是商贸集散之地,从《姑苏繁华图》上可以看到,姑苏城外、古运河、山塘河、护城河中舟楫如梭,百舸争流,两岸店铺林立,货积如山,河中的各种船只就有300多,水运拉动物流,物流带动人流,故被曹雪芹称为最是红尘中一二等风流之地。


姑苏繁华图客船一角  沈兰生提供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代诗人张继就是坐着客船沿运河水路到苏州来看朋友和旅游的。阊门、石路地处古运河、山塘河、护城河、上塘河、城内第一横河,五河汇合之地,也是各种水路码头的集中地。古时运输大部分靠水运,船靠码头上下客人与货物,就同现在车站是一回事。当时在万人码头、太子码头、南码头、方基上、北码头水面上停泊的各种船班客船,大小不等,有坐6-8人,也有能做几十人的。


枫桥边 《枫桥夜泊》诗人张继塑像  韩瑛摄

笔者走访一些当年的船家,据当年85岁的季兴泉老人讲:他年轻时就在水上摇船搞客运,他的船每天都停在渡僧桥风鸣台茶馆后门码头上,等客人上的差不多了,就解缆绳摇往西津桥,每天一个来回。当时到浒关的船停泊在尹家浜码头,往木渎的航船停在万人码头、南星路,往白马涧的船停在普安桥茶馆码头上,开往枫桥响街的船停在鸭蛋桥,到吴江、八坼,盛泽、乌镇的船停在水关桥内盛泽码头,还有开往无锡的客船停泊在广济桥东面洪源茶馆后门,开往丹阳的客船停在星桥浜。当时阊门一带有大小客船50多只,民国年间除了人摇的船外,已有了小火轮,大都停在护城河码头,如招商轮船局停泊在南码头,苏同轮船局停泊在南浩街沿河码头。利浒轮船局停在广济桥西堍,永浩轮船局停泊在万人码头。记得五十年代沈先生年轻时乘船去吴江,还在南星桥东堍轮船码头上的船。

船班停泊的码头都有一个特点,即码头边上人流量比较多,旁边都有茶馆、店铺、旅馆,有时客人等船就在茶馆喝茶,茶馆兼有候船室功能,有的茶馆还挂苏州到某地的招牌。开船时,船家会大声喊,如“到木渎的开船哉。”还有许多商贩坐客船往往来回带货,如把布匹、日用品带到乡下,山货、土产、席子、草药、农产品等带到城里。船靠店铺近,上下水方便。再则就是靠旅馆,旧时石路一带旅馆、客栈很多,特别是广济桥、鸭蛋桥一带有三新、大东、上海、大行台等30多家客栈,客人出门就能上船,不用再坐黄包车、马车了。


古码头船舶旧照  沈兰生摄

船停泊在什么码头,走哪条水路,都有行规约定,不能随便违反,否则会惹麻烦。如北码头,太子码头,万人码头所泊的船客,均为绍兴帮、其他航船是不能停泊的,船民还成立了同业工会,地点在南星路大龙庙内。

船体用上等杉木制作,杉木木质轻,不变形,耐水浸,船身外涂桐油,起防水作用,船舱上有船篷,用竹篾制作,外涂桐油,可防风雨日晒。船在河中行,主要靠摇橹。橹设在船尾或船旁,是一种比浆大的划船工具,摇橹能使船前进,有时遇到顶风逆流,还得靠背纤,如苏州到浒关的客船,有时就要背纤,但船还得有人掌舵。背纤拉船很辛苦,纤夫有的赤脚,有的穿单鞋,手扶纤绳弯着腰,一步一步向前走。过去河两岸专门设有纤道,古运河畔从宝带桥到吴江、八坼一带用青石建造的纤道至今还在。客船的橹有的一支,有的两只。二人摇称大摇,一人摇称小摇。


平江河客船   沈兰生摄

客船除了固定班次外,还有按不同季节开的客船。如二月游虎丘,三月清明上坟、踏青,六月赏荷花,八月游石湖宝带桥赏月,还有去灵岩山、天平山旅游,也有客船接送客人。

除客船外还有画舫,灯船快船,主要停泊在山塘河,普济桥与冶坊浜、吊桥一带,这种客船装饰豪华,陈设讲究。灯船主要在夜间船上悬挂彩灯,舱内有船菜,客人坐在船上,船在清流中行进,可观赏两岸风光,品尝鲜美的苏帮船菜。有的画舫游艇还有歌伎弹唱,边饮酒,边听管弦丝竹评弹。唐代苏州刺史白居易就常乘坐画舫游山塘虎丘,还泛舟太湖。


山塘河中画舫  沈兰生摄

苏州素有水乡泽国之称,河道纵横,河里若没有船,就像天上没有星星。河里有了船,就有了水的韵律。城乡经贸文化旅游都随着船流动起来。

那船头小伙子手持竹竿,朝河边码头一点,船就离开码头,随着橹声船行了。旧时船老大推梢、扳梢的喊声还时常在我耳边回响。
         

 

5人点赞
分享到:
打开微信“扫一扫”将本文章分享到发朋友圈。

百家争鸣换一批

没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