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文化 >华人华侨

翁诗杰:回首来时路——我的汉字情缘

华人华侨 | 2020-03-04 12:00:16文章来源:爱国网 图/文 翁诗杰 编辑:张松

我的启蒙教育始于我进华文小学上课的第一天。当时既听不懂级任老师的华语,也对书写汉字全无概念,故只得惶恐的紧随着老师一笔一划的学写繁体汉字。其间,最令我视为畏途的单字,莫过于自己姓名的繁体版。其笔划之多,对一个刚刚进校的七岁孩子,委实是份苦差。但真正能把我逼哭的,倒还是髒( ”脏 ”的繁体)、亂( "乱"的繁体 )、體( "体" 的繁体)、禮(" 礼" 的繁体)、邊("边" 的繁体) 等笔划特多的繁体汉字。

这时候每天的习字功课,是不能免的。它比起我进校启蒙前的认字过程繁琐得多。此前,为了弥补我没进幼儿班的空白,父母亲唯一能教我的,就是学习认识汉字。唯一的教材,正是我一走到街上,即触目所及的招牌汉字。

由于父亲早年在故国只受过四年的私塾教育,而母亲则是不折不扣的文盲,其实他们俩能教我的毕竟有限,但其方式却是令我永生难忘的。母亲虽目不识丁,可她记性好。举凡是父亲曾告诉过她的店铺商号,她无一不记,然后趁带我上街之便,逐一以家乡海南话,教我这些商号汉字的方言读音。換言之,我学前所认的繁体汉字,一概是店名商号。时至今日,当年茨厂街的[ 成记茶楼 ]、[ 大昌隆 ]、[ 振东咖啡]等商号,无一不历历在目。而那也成为我日后掌握海南方言读音的基础。

母亲自幼失学,深受没有学识之苦。故此,她对我学习汉字,是毫不放松的。学校的习字功课固然不可或缺,可她还把父亲带回家的旧账簿,当作再生的习字簿,硬要我把这些店名商号也一一学写,无非是希望我能多识字。每每当她看见我能正确无误完成她给予我的功课时,她脸上那一抹微笑,充滿了自豪。

父亲对我的汉字要求,则是侧重于字体的工整。从最初的字范描红,而至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名家的书法字帖,他都要我一一临摹,然后再给我评分。想起他当时一丝不苟对我手握毛笔姿态的要求,我实不敢相信他只受过四年教育。他对字体工整的要求,几近苛求,只因他笃信一个人的字体端正与否,足以影响别人对他的观感。

父母亲对我学习汉字的坚持,也坐言起行把我送进了华文学校,接受母语教育,可说是他们俩给我最大的财富。它引领我走进了浩瀚的中文世界,迈入了知识殿堂。在马来亚独立初期的年头,亲朋戚友对他当时为我所作的教育抉择,是既惊讶且又惑然不解。他们嘲讽他让孩子唸中文,可能只因他滿足于要孩子继承衣钵,成为鱼贩而已。侭管如此,他还是丝毫不为所动,不以自己不谙英文为憾,而仿效別人争相把孩子送进英文源流小学,以期孩子日后有"出息" 。

弹指间,我与汉字结缘55年的光景已过去。回首来时路,扪心自问,这些年来,我对学习中文汉字的执着与坚持,追逐的可不是中文的经济价值与功利,而是因为它是我传承的母语母文。

        丹斯里翁诗杰,马来西亚籍华人,祖籍海南文昌冠南。马来西亚国会下议院原副议长、联邦原交通部原部长。现担任马来西亚中国丝路商会创会会长、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雪隆海南会馆大会议长、马来西亚中兴基金会会长,香港海南话研究会永远名誉会长等。他是当代马来西亚华人的杰出人物,被中国人民日报海外版评选为2008年度世界华人风云人物之一。他是当之无愧的文人政治家,作品曾荣登马来西亚畅销书,年度排行榜之榜首。

1051人点赞
分享到:
打开微信“扫一扫”将本文章分享到发朋友圈。

激励永远换一批

如果战争再次爆发,这支驻守平型关的部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