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 >文化资讯

孤独的身影 温暖的光 < 灯塔>

文化资讯 | 2022-02-15 02:24:51文章来源:图文:孙悦萌

参加镇江市“行走江南运河”采风团,乘船一路向南,从镇江到杭州,沿途拍摄,“咔嚓”许多,感慨许多。整理了几组小专题,灯塔是其中的一组。

灯塔,有的在水中,有的在岸边陆地上;有的是水泥材质,有的是金属材料。在河道的转弯处,或在汊道口,都有灯塔,无论是高度,还是形状、颜色,总是醒目的,为的是让行船人看到。

(上图:这是一座 形状特殊的灯塔。没有追根溯源地去打听它为什么是这个样子,我自己想,看这上面的结构和部件,也许这原来不是灯塔,或者原来是高的灯塔,现在就剩下底座了,在这水泥墩上装上个灯,还有一块太阳能板,于是就成了很特别的样子的灯塔。)

想起著名作家雷抒雁的一篇短小的散文:《灯塔》

在黑色的夜晚,在黑色的海上,我们孤独地前进。

你在远处,一闪一闪,用目光向我们呼叫,用目光向我们招手,于是,我们便向你靠拢,或者充满信心地从你身边驶过。

是的,你并不能照亮整个海域,并不能平息海上的浪涌,甚至,也不能告诉我们哪一处有隐藏的礁石。可是,你总是在指给了我们一道路,给了我们信心和希望,于是,我们过去了,默默地向你致谢,表示我们的崇敬和礼赞。

在黑色的夜晚,在黑色的海上,灯塔以温暖的目光寻找船只。

这散文虽然真的很短小,但是很实在;没有华丽的词句,却把灯塔的作用,说得明明白白,还有,人们的心理对它的信赖和赞美。

(上图:这是一座将灯塔的传统与今天的需求相结合的灯塔,地点在浙江湖州市桐乡善琏镇的含山。含山是个村,地处南浔、桐乡、德清三县区交界,是杭州城、湖州城、嘉兴城金三角天然中心。灯塔用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材料和样式装饰,上面写上含山两字,既是灯塔,又成为地理坐标,起到了广告标识的作用。)

在电力未出现前,灯塔常以火作为光源。

一艘船,在茫茫水面上航行,无论是晴空万里,还是刮风下雨,无论是严冬酷暑,还是春去秋来,这船显得那么的孤单,而船体的空间,又是那么地狭小,想必,对行船人来说,是不是那么地单调、枯燥。猛然,隐约一点红色在闪耀,渐渐地,那红色越来越大,越来越亮。我想 ,这时的行船人,不仅知晓了航道的状况,知道了前进的方向,更为切人心灵的是,那一丝丝温暖和舒畅,那一丝丝安宁和笃定,那一丝丝慰藉和愉悦。

坚定执着,始终如一,无声无息,不离不弃。

灯塔,希望之塔。它就是行船人的守护神,它就是行船人心中的太阳。

如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雷达、DGPS系统、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等等,我们看到,几乎每条船上都有对讲机。现在灯塔还有用吗?询问的结果是,还是有用的,一是习惯使然,二更多的是其心理支撑的作用。有船民说,一路漂泊、航行,长时间看不到灯塔,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是的,作为灯塔,除了基本的护航照明作用以外,本身还具有着潜在的历史文化价值。

放到更大的范围,作为灯塔,还有军事防御 、宣示主权等方面的作用。

以往,海上灯塔有海上烽火台之说,用以进行海防瞭望和防范偷渡,许多地方,与灯塔相配套,临近的还有炮台、城堡等防御设施。

灯塔能起到心理战作用。著名实例发生在朝韩边境。爱妓峰灯塔属于韩国,但距朝鲜只3公里。1954年,韩国为了向朝鲜居民传达圣诞喜悦,把一颗大松树装饰成了圣诞树。1971年,在这里建设了30米高的圣诞灯塔,灯塔上装饰了几百个小灯泡,每到12月点亮,灯塔的光在距离两三公里外的朝鲜开城市区都能看到。一直以来,朝鲜强烈要求韩国拆除爱妓峰圣诞树,对点亮爱妓峰圣诞灯塔提出严重抗议。2004年6月双方将军级军事会谈就停止军事界线一带的宣传活动达成协议,其中包括停止点亮爱妓峰灯塔。但随着朝韩交恶,2010年底,韩国又将爱妓峰灯塔重新点亮。

在宣示主权方面,灯塔和哨所、界碑等,常常被当成是主权的象征。我国2010年后,在东海海域的领海基点上建造了领海基点石碑和灯塔式领海基点标志,这为中国领海基线的划定提供了理论和实物依据。

另外,还有被称为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的南沙五塔。2015、2016年间,南沙华阳灯塔、赤瓜灯塔、渚碧灯塔、永暑灯塔和美济灯塔五座大型多功能灯塔陆续投入使用,在填补我国南海航保设施空白的同时,也开创了我国灯塔事业从沿岸走进深蓝的新局面。2016年,中国邮政发行《中国灯塔》特种邮票1套5枚,展示的就是南沙五塔。

只不过,这次,行船基本属于一闪而过,而且当时并不知道这是宝带桥,没能把宝带桥拍好,有点遗憾。所以,得用点文字介绍介绍。

(上图:这座黄色的灯塔主要作用是保护宝带桥。灯塔后面,那长长的、矮矮的,就是宝带桥)

宝带桥,中国现存古代桥梁中最长的一座多孔石桥。苏州地方志评说:宝带桥是中国现存建造时间最早的古桥之一,历经一千二百年,与河北赵州安济桥、四川都江堰珠浦桥、广西三江程阳桥,并列为中国四大古桥。

宝带桥,别名长桥,位于苏州市吴中区,苏州城东南7500米处,横卧于大运河和澹台湖之间的玳玳河上,全长316.8米,宽4.1米,桥孔53孔。

宝带桥始建唐元和十二年(816年),唐元和十四年(819年)竣工投用;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宝带桥重建,形制与规模基本沿袭至今;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英军戈登驾舰攻打苏州,宝带桥连续倒塌;1956年,宝带桥修葺恢复旧观。

  乾隆《过宝带桥有咏》云:

  金阊清晓放舟行,

  宝带春风波漾轻。

  孔五十三易疏泄,

  涨痕犹见与桥平。

戏说中的乾隆很浪漫,但这首诗很写实,和顾燕新《宝带桥小记》如出一辙:宝带桥不仅改善了大运河和澹台湖之间的交通条件,而且因其制造精巧,加上周围有青山绿水相衬,恰似飘动在水乡原野上的一条宝带,更显绮丽多姿。其中三孔联拱特别高,以通大船,两旁各拱路面逐渐下降,形成弓形弧线。全桥构造复杂而又结构轻盈,风格壮丽,奇巧多姿,成为江南名胜。

镇江人、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在《介绍五座古桥——珠浦桥、广济桥、洛阳桥、宝带桥及灞桥》中这样评价:宝带桥的“多铰拱”及“被动压力”的利用,都是中国劳动人民根据实践经验的创造,成为修建拱桥的优秀传统,为世界各国所罕见者。

这里又涉及到了专业话题。查阅有关资料发现,宝带桥的建设的确是古代人民智慧的表现。

何为“铰拱”?石拱桥的石拱隆起为弧形,以便利桥下行船。同时,桥上载重通过石拱传至桥墩。宝带桥采用将石块砌成一片片单独拱圈,然后拼合成整体拱圈的方法。宝带桥的拱石还有一特点,即每两石块之间均用桦头及卯眼拼接,因而在受到压力时可以微微移动,将不平衡之力自行调整。由于桦卯具有铰接作用,用这种块石砌成的拱,名为“铰拱”。

何为“被动压力”?砌合这些石块不用灰浆,成为“干砌”。拱圈的两端拱脚砌在两个桥墩上,两拱间形成一个三角地带。在路面与拱圈之间形成的空腹须用沙土填满,为了挡住沙土,空腹的两侧三角形处砌墙,即肩墙。如此,空腹内的沙土上有路面,下有拱圈,两旁有肩墙,四面包围,填塞很紧的沙土则四面都有压力,将路面载重的一部分直接传至桥墩,减轻了拱圈的担负,这种沙土的受挤压力即“被动压力”。

关于桥名的传说:

1.刺史王仲舒筹措建桥资金,带头将自己身上的宝带捐出来,宝带桥之名由此而来

2.因桥似宝带浮于水上而得名。

关于宝带桥的传说:

老早老早辰光,天庭里住着一仙女。虽生活无忧无虑,有时却很寂寞。听其他仙女说,人间一地叫姑苏,山清水秀,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们安居乐业,过着天堂般的生活。一日,动了凡心的仙女,悄悄离开天庭,驾着祥云,来到了太湖上空。此时五百里太湖,风平浪静,七十二岛象散落的珍珠一样镶嵌在湖面。向东飞过天平、灵岩二山,来到姑苏城后,仙女又来到澹台湖上,澹台湖虽小,却白浪滚滚,煞是险恶。一叶小渡船在巨浪中艰难博击。湖两岸聚集着南来北往的过客。仙女看着他们焦急的神情,动了恻隐之心,解下腰间玉带抛向湖面。玉带落到湖上,化为一座五十三孔的石桥。湖水顷刻风平浪静,是玉带镇住了湖中作浪的湖怪。两岸人们欢呼雀跃,首次步行走过了澹台湖。

2001年6月,宝带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灯塔,

  风浪中的坚守,

  沧桑中的执着,

  一种需要仰望的壮美,

  是一种明亮、温暖、召唤的力量。

357人点赞
分享到:
打开微信“扫一扫”将本文章分享到发朋友圈。

百家争鸣换一批

没有内容